【英雄连长马权斌:血染老山的陕西硬汉】
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总有这样一群人用热血书写忠诚。今天要讲述的,是一位放弃晋升机会主动请缨上战场的铁血军人——一等功臣马权斌的传奇故事。
1980年代的老山前线,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曾出现过这样震撼的一幕:一名重伤的突击队长从担架挣扎起身,带着满身血迹重返火线。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,就是来自陕西黄土高原的马权斌。
展开剩余74%1961年6月,马权斌出生在陕西一个普通家庭。这个从小品学兼优的农村娃,19岁那年怀揣报国志参军入伍。凭借过人的军事素质,他很快被选送西安陆军军校深造。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白银某部任排长时,他带的兵都记得这位训练场上身先士卒、生活中嘘寒问暖的马排长。
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5年。当得知兰州军区要抽调部队赴中越边境轮战,已是代理连长候选人的马权斌毅然写下血书请战。面对这位同乡爱将,团长语重心长地劝说:打仗不是儿戏,你马上要提连长了...但马权斌的回答掷地有声:当兵不打仗,就像农民不种地!
南疆的雨季给北方将士们上了第一课。阴冷的猫耳洞里,马权斌和战友们裹着湿透的军装,警惕着越军的突袭。某夜阵地上突然枪声大作,新接防的连队误判敌情险些呼叫炮火覆盖。正是观察哨及时发现越军仅20余人,避免了一场悲剧。
真正的考验在968高地。战前动员会上,马权斌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长。10月14日拂晓,我军炮群怒吼着撕开雨幕。马权斌率队如尖刀般插向604高地,仅7分钟就撕开越军防线。正当他组织肃清残敌时,一发炮弹在头顶炸响,弹片瞬间将他掀翻。
队长中弹了!在战士们惊呼中,昏迷的马权斌被抬上担架。但刚苏醒他就扯掉绷带:徐俊家里有奶娃,我上!重返前线后,他指挥二队17分钟攻克968高地,却再次被炸伤下颌。鲜血浸透军装时,他仍坚持让担架先送重伤员顾金海,而这位战友最终长眠南疆。
最痛心的时刻在撤退时来临。掩护部队转移的祁镇武排长被炮弹击中,马权斌眼睁睁看着战友倒在血泊中。此役我军以23人牺牲的代价歼敌87人,用鲜血铸就了兰州军区轮战首胜。
战后,满身伤疤的马权斌被授予一等功,如愿戴上了连长肩章。和平年代里,这位战斗英雄将全部积蓄200万元捐给烈士家属,他说:我的命是战友们给的,这些钱该用在他们亲人身上。每当清明雨落,人们总能看到这位老兵在烈士陵园佝偻的背影,就像当年在战壕里一样,永远守护着那些年轻的灵魂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景盛配资-杠杆炒股配资-新手配资-靠谱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